HP自从发布Microserver系列以来,一直备受NAS和Homeserver玩家追捧,GEN8更是将这股热潮推向了极致,4盘位,双内存插槽,可更换cpu,PCI-e扩展,内置SD卡和USB启动,还有强大的iLO4,可玩性确实无与伦比。此外,看到现在的德国亚马逊对GEN8进行了新一轮降价,低配只要240欧,而且欧元汇率跌倒了7多点,也就是只要1800元,性价比也无敌了,代购党抓紧了~
本屌秉着热学习网络技术的理念,为了能无时无刻的不在做实验,所以决定给家里(确切说是留学狗的宿舍里)也添置两台,组建个VM-vcenter,或者偶尔敲敲IE版本什么的。至于后来的用途嘛。。。干嘛那么在乎结果~~~哈哈
好了,废话不多说,下面开始正题,前方图片量大,各位抓紧了~~~
概要
你想要一个高效的虚拟机,可以拿来随意蹂躏,瞬间复活,还能以一当十么?那么请使用ESXi
你想要只手持一个设备,即可掌管所有系统的一举一动么?那么请使用vCenter
你想使用无盘化的系统,还让一个SSD为多台主机服务么?那么请使用iSCSI
你想有一个可以在所有终端上播放的流媒体系统么?那么请使用Plex系统
你想让你的内复制传输飙升到200Mb/s么?那么请使用链路聚合技术
你想。。。你们自己想吧
硬件篇
外包装纸箱正面,DHL送来的,当时没想要发帖,所以把外面还有一层纸箱扔了,见谅作为开箱
贴有点太伪了,而且我一次买了两台,没地方拍,所以就拍一份的,什么都成双好了。
外包装纸箱侧面
还有装箱的3张光盘,没拆过,这部分不浪费大家时间多看了
机器正脸照
机器打开正门,四盘位
机器内置的T10/T15小扳手,可以实现所有快装,服务器服务就是细心有加
机器打开门后的全脸,上部有一个光驱位,两个USB口
电源右侧有硬盘和网络指示灯,电源键自带电源指示灯
机器SATA接口特写,左边两个是SATA3,右边两个SATA2
光驱位其实可以当做第五个盘位,但是是STAT1接口
机器菊花,2个网口,一个iLO口,一个VGA,
2个USB2.0,2个USB3.0可谓接口齐全,功能强大
机器顶部光驱位,我想大家通常都拿来放系统盘了,买跟电源转接线,轻松实现5盘位
机器PCI-e,TF卡槽和内置USB接口,这两个接口是可以拿来做系统的,服务器的本领拿来
民用化还真是不错,就不用因为ESXi多占一个宝贵的sata了,而且坏了可以立马换一个tf卡
机器双内存插槽,需要ECC,目前支持最大2x8GB
这两台都买的低配,1610配2GB内存,这是原装的2GB条
为了ESXi5.5以上版本,最低要求4gb,顺手购入了两条金士顿8G
还是为了那坑爹的Vsphere,入了2张8GTF卡,选8g是因为要求至少2点
多g,但还要存log,还想速度稍微快点,所以就专门买了两张8g高速卡
彩色的一组Good Connect的Cat.7 600Mhz网线,
之后有全图,其他颜色就不一一拍了
补充一下:我组的是不超过1米的千兆网络,作为网络工程出身的
人来说,表示这就是用来好看,速度提升全靠脑放
网线的屏蔽接口,实话说是挺好看的,做工也绝对不是淘宝货能比的
还入了两个最具性价比的256G SSD,折腾够了之后压根不想用在上面了
最后换了个intel 的320上机,另一台直接iSCSI
放一个GS108T插好网线的样子
本来以为GS108t的8口就够了,后来发现两个GEN8就占用了6个,还要给台式机做链路聚合
还有一台安桥的网络播放器,偶尔传文件和调试还要给几台本本插网线,最后纠结之下把不
需要链路聚合的口都移到了AC68U上去了
再补充一点:因为我的AC68U和GS108T是以前就有了的,购入GEN8只能配合使用
新入手的同学可以直接买HP专门为microserver GEN8 订制的交换机HP PS1810-8G
德亚合下来在一千块,虽然比GS108T贵了一点,但是不仅支持链路聚合,还支持对
局域网内的gen8进行直接管理,可谓双剑合璧的功效
屌丝不舍得买机架,去宜家转了一圈突然意识到,家里的旧柜子就能放他们!
好了,差不多罗里吧嗦的装好后就是这个样子了,一个联力机箱,一个GS108T,一个AC68u,
下面两个GEN8,其实顶上还落了一个hp的打印机,有点凌乱。。。怕包线党看到以后打我
软件篇
起初呢是这么设计网络的,中间涉及到的不合理,以及后来根据实践和实际需求做了脱
胎换骨的改变,这图就分享出来给大家拍砖吧,指不定还有哪位后续折腾的可以看
接下来是实际操作的部分,给大家分享一下我个人的一点用法
首先去AC68的管理界面,找到两台ilo的管理地址
浏览器直输地址即可进入iLO的管理登陆界面,初始密码什么的在吊牌上
进入之后的概要界面,为了方便参考各类文档,我一台升级了中文,一台保留了英文,这里用中文的界面演示
主要看一下固件版本的问题,要升到最新的06才能真正解决风扇噪音问题,之前惨痛的过程,就不提了。
至于怎么升级固件,参考官方文档吧,很详细,很简单
可以看到升级以后,即使不适用内置的B120i RAID卡,基本待机也
是10%的风扇转速了,此时和我联力里的猫扇噪音基本一个水准
接下来我们通过远程控制来进入到GEN8的显示界面,可以看到右下角我
的机器是开启了所有高级特性的,不然远程界面会有每10分钟的闪退。
(我是不会告诉你iLO许可在某些地方也可以廉价买的,我更不知道什么是算号器)
这里我就不演示EXSi的安装过程了,大概就是你把tf放进去,通过远程控制界面加载镜像文件,需要注
意的是不能直接拖iso文件加载,需要先在系统里用虚拟光驱先加载好iso,再把虚拟光驱挂载到控制界
面,虚拟光驱软件推荐VirtualCloneDrive。如果不需要raid功能,也可以用自带的那个IP界面安装。
EXSi的文件需要下载hp版本,5.5及以上版本需要4gb以上内存,安装后设置从tf(或者你用的u
盘就设置从U盘)引导系统。
安装好以后,在控制机上打开浏览器输入ESXi地址即提示安装vClient并登陆
(如果你已经配置好了vCenter,哈哈没有如果,我想这种人肯定没空看我的初级经验贴)
这里补充一下:可能是1610不支持直通的原因,导致我在vSphere里宿主机都效率
低下,这也是我放弃了两台ESXi加PC组vCenter方案的重要原因,另一个原因,我觉
得vSphere对于NTFS盘的支持真的很一般,通过SSH挂载了4块数据盘以后,没多久,
有一个盘就出现了在win下无法读取的状况,好在在虚拟机里还能读出,赶紧备份了数据。
你问我为啥不直接做阵列?或者在虚拟的win里做存储池?因为屌丝没有多余的硬盘备份
所有数据啊,2个2t,2个3t里都是基本满的,最多腾出两个盘备份,但怎么捣腾,也不
能让四个盘同时有空做raid。所以目前只用了一台GEN8安装了ESXi,跑几个用
来实验和玩玩的系统,另一个机器直接安装了2012r2,挂了四块存储机械盘,并把系统盘
SSD的一部分空间划分出来做了iSCSI提供给了ESXi用,省下来的一块SSD被我放到笔记本里了。
这里是EXSi中挂载了iSCSI控制器,拿来安装个ubuntu环境搞
搞android测试,再或者可以装个CentOS搭一套LNMP什么的练手
不过我最爱的还是Kali,不愧为取代BT的新一代网管神器,可惜我装
在平板(Tab S)里的效率都比在ESXi中高,可能以后升了CPU以后会有所改善
折腾一番之后,GEN8最终归宿还是一台NAS,所以对数据共享和存储的要求才是第一位的
放弃了ESXi的另一台GEN8,我选用了熟悉的win2012r2作为平台
相对于ESXi的第一大优势就是支持链路聚合,毫不犹豫的建
立了NIC,并选用LACP模式,不然这GS108T不是浪费了,哈哈
平时的操作itx-PC主机是win8.1系统,为其添置了一块82580四口网卡,为嘛要四口?还真不是任性,以为
自己会拿来做vCenter,甚至自己也会成为一台ESXi,所以按照多多益善的标准配了,后来实际只用到两个
选用网口1和网口2进行分组,模式同样为LACP
接下来需要进入GS108t的界面进行设置
建立两个组,分别对应win-server的GEN8和win8.1的pc
将各自对应的端口添加到组中
不一会,就会发现链路起来了,108中的状态更新为up,这时候回到win系统
下看各自的以太网状态应该已经是2Gbps的状态了
简单从win-server的数据盘中考点东西试试,也是最实际的应用。因为GEN8中的盘都是
机械盘,怕读取速度喂不饱网络,所以同时从GEN8中的两块机械硬盘中向pc本地的ssd进行拷贝
哈哈,峰值传输会突破200M大关,平均也有180左右,内网基本传输没障碍了,理论上pc也可以实
现iSCSI做无盘系统了不过我又不是只有一个SSD,也不开网吧何必呢,而且再快也不如本地ssd读取快嘛。
做好了基本数据传输,还有一个实际功能,流媒体的播放。选择和试验过程就不多说了,
最终推荐使用plex,优点也很明确,篇幅问题我就不一一截图展示了,特别是Mac OS客户端的体验
绝对可以媲美苹果原装,秒杀VLC。我总结如下几点抛砖引玉:
—操作简单,一个web页面即可完成所有操作
—数据库自动管理,并能添加封面和简介
—对字幕支持性较高,主流字幕各种语言都能兼容
—完善的客户端支持安卓,苹果,各类 TV和电视盒